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能源是个热点话题。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确保粮食能源安全”,还是代表委员们提出的关于能源保供、能源转型、能耗指标等方面的建议,都彰显着能源话题的“热度”。鉴于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关于这个话题的建议,都在围绕“稳”字展开。
能源饭碗 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不少来自油气行业的代表委员不约而同把关注点投向了能源保供上。他们认为,在“双碳”背景下,能源结构在调整,但能源总量仍要完成。要保障能源安全,需要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人类花了上千亿美元和100多年时间对电池进行探索,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电池的能量密度与汽油、柴油仍无法比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科炼化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吴惜伟说,比如目前特斯拉的电池、比亚迪的刀片,其电池能量密度仅为汽油的3%、柴油的2.7%;氢能是当下投资最热的新能源,但储氢、运氢难度极大,成本太高。因此,液体可能是最好的储能载体,具备极强的稳定性,且陆上管路输送与海上跨海输送非常便捷。持续推进液体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当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
无独有偶,来自中国石油的全国政协委员王宜林、兰云升、悦仲林、李新民共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综合考虑油气勘探开发现状,进一步完善矿业权管理政策,夯实稳油增气基础,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国内供给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则提出,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政策支持力度,在矿权竞争性出让过程中,加大对承担能源保供主体责任企业支持力度,提高资源开发价值和效率,取消石油特别收益金或调高起征点,完善非常规油气开发利用补贴等政策,促进增加国内油气供给。
此外,黄建盛、杜宇新、杨扬等26名黑龙江省全国政协委员递上一份联名提案,建议国家推进大庆古龙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他们提出3点建议:一是设立古龙页岩油气田股份公司,建立完备的现代公司制度。二是在大庆设立中国国家页岩油气产业开发研究中心。三是将古龙页岩油气留在黑龙江进行精深加工。
“我们要有足够的战略物资储备,才能有效应对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全国政协委员、光汇石油创始人薛光林谈到。为此他建议,建立战略物资专项基金,加强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战略物资储备。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蓝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永东认为,在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今天,煤层气的大力开发可以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开发和利用煤矿区煤层气资源既可从根本上预防煤矿瓦斯事故,又可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意义重大。不过,受资源条件和产业技术制约,煤层气项目整体盈利性较差,投资风险较大,对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依赖性仍十分明显。田永东建议,一是在煤矿区大力推广应用“采煤采气一体化”开发模式,二是进一步提高煤层气产业政策优惠力度,三是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围绕煤层气勘探开发领域布局重大科技项目。

能源结构转型 立足久久为功
一些来自地方政府与民主党派的代表委员们则更多地关注能源结构优化转型,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稳步推进各区域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上。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表示,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畅通经济大循环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绿色低碳转型,既是内蒙古讲大局、担使命,服务国家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在要求,也是内蒙古发挥比较优势,锻造产业链长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必然选择。
石泰峰认为,“双碳”背景下,内蒙古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必须立足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这个实际,推进新旧能源有序替代,优化煤炭和新能源组合,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平稳过渡;要继续在资源转化增值上下功夫,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煤炭利用效率;要推动稀土资源保护性开发、高质化利用、规范化管理,做精做优做强稀土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书记林武认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牢记能源大省的保供责任。面对“双碳”目标要求,山西将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深度利用;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有序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大力推进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地热能利用和干熄焦发电;积极布局煤炭先进接续产能、先进煤电机组、储能项目、特高压及外送通道重点电网工程,全面提升能源稳定供应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表示,该省将深度开发“原字号”,抓好资源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依托资源富集优势,推动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具体措施包括:抓实“油头化尾”,央地合作推进大庆百年油田建设,加快页岩油气开发产业化商业化步伐,推动石油精深加工向高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延伸;抓实“煤头化尾”“煤头电尾”,充分释放煤炭优质产能,推进煤电机组节能改造,促进煤化工园区集约化发展。
九三学社中央在《关于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黄河建设的提案》中提到,黄河流域能源结构偏重,我国超过70%的煤炭产量集中于晋、陕、内蒙古3省份,火电装机占比高达66%,全国重点建设的9个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中,有6个位于黄河流域。能源资源矿产开发长期以采掘和粗加工为主,生态环境影响大。此外,黄河流域以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煤炭采选、煤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企业较多,煤化工企业占全国的80%。但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面临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不力的严峻挑战。
为此提案建议,加快能源结构清洁转型,推动黄河流域新能源科学开发布局,支持青海、甘肃、四川等风光能丰富地区构建风光水多能互补系统;推进新能源外送,促进能源结构转型,拓展宁夏、晋北、蒙西地区既有外送通道,鼓励青海、陇东地区、鄂尔多斯等地开发建设新能源外送基地,提高河南、山东等地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合理控制煤炭开发强度,稳步推动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利用。

能耗考核方式转变 倡导先立后破
《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这也引发了不少企业和学界代表委员的热议,认为这释放了明确的政策信号。
“去年一些地方在‘双控’‘双碳’上出现了偏差,比如限煤、拉闸限电,并将化工项目完全等同于‘双高’。这使得一些项目甚至包括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绿色低碳项目也受到能耗指标的限制。”全国政协委员、奥克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建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来自化工企业的政协委员,我非常高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能耗强度目标统筹考核,并提出要留有适当弹性。同时还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也明确提出对国家重大项目要实行能耗单列。对于我们企业家来讲,这个太重要了。企业今后大力发展新能源也好,上马绿色低碳项目也好,或者发展二氧化碳资源化产业,信心更加坚定了。”
“这既为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留出合理用能空间,也能有效推动地方保持节能工作力度,兼顾发展和减排、当前和长远,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十四五’时期能耗强度降低目标提供支撑。”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说。
全国人大代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认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释放了明显的政策信号,将鼓励各地更多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有利于促进建立更科学合理的能耗考核体系。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委员表示,无论是远期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还是当下的节能降耗目标,都要考虑效率与节奏,考虑环保与经济、民生的协调。对各领域各部门而言,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比年度考核更合理,更切合现实。
“统筹考核,能避免因能耗指标完成进度问题限制企业正常用能。”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委员认为,发展方式的转变不可一蹴而就,要尊重规律,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
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说,针对此前各地出现的运动式、突击式减碳,中央果断进行了及时纠偏。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住了冒进式、突击式减碳。但由于各地理解的参差不齐,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配套措施不到位、相关政策没落地的问题。他建议光伏产业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进一步加快其发展速度,满足能源转型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来斌:防范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风险
“双碳”目标的高质量实现,要求我国在今后40年内打破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既有能源消费模式,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消费体系。这一过程可能催生更多不确定性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导致能源矿产资源供需错配;全球能源供需关系失衡,引发市场和价格周期性震荡;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易遭受极端天气影响。
由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发挥好传统化石能源的压舱石作用。多措并举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促进油气增储上产,发挥LNG接收站的调峰应急作用,提升和保持油气自我供应能力;增强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实现能源增量替代。
二是有效应对全球化、多元化带来的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统筹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平衡好管道气进口稳定性和LNG进口灵活性之间的关系,发挥好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作用,谋求更多元化的进口结构。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积极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减少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将属地性特征强的可再生能源逐步发展成为能源供应的主体,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供应安全的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南存辉:加大清洁能源税收支持力度
“双碳”目标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我国以化石能源碳排放为主的现实,大力发展风、光等清洁能源,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几年来,我国绿色税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为限制碳排放、节约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税收政策中,鼓励和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相对较少。如:增值税方面,仅风力发电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企业所得税方面,仅符合《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条件的新能源发电项目,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政策。
为此,建议加大清洁能源税收支持力度,以进一步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全国人大代表、晶科能源CEO陈康平: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离不开储能,后者也是当前我国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的重要调节性电源。近两年,国家和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储能发展的政策措施,新能源配置储能已渐成潮流。
为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建议在加快建设各类电力市场的基础上,研究编制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指南,明确新型储能参与中长期交易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交易机制、价格形成机制、技术标准等。
此外,还要指导各地合理确定新型储能配置规模。该项工作可由相关部委指导各地开展地方性的储能需求研究,进行容量配置和功率配置分析、经济性分析等,因地制宜确定新型储能的合理配置规模和时间节点。根据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按年度发布储能容量需求信息,为各地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明确依据,指引储能项目建设更好地开展。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主任李郁华:将宁夏三类重大项目能耗单列
国家已经明确对重大项目实行能耗减免考核政策。《关于支持宁夏能源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中也提出“研究支持宁夏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范围”。宁夏一些重大项目能耗总量大、强度相对高。为确保宁夏这部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双碳”目标实现的重大项目实施,建议将宁夏三类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能耗单列考核范围。
一是国家在“十四五”期间继续给予宁东基地国家布局的在建现代煤化工项目能耗单列考核政策。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国家“十三五”明确的全国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根据规划,目前仍有一批现代煤化工项目处于在建阶段,预计“十四五”将建成年产50万吨煤制烯烃、40万吨煤制乙二醇和下游精细化工项目。
二是将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宁夏)项目纳入能耗单列考核范围。宁夏被确定为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一,宁夏枢纽的建设,将发挥“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支点作用,推动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促进解决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问题。
三是将宁夏光伏制造业全产业链项目纳入能耗单列考核政策。宁夏已提前谋划布局,谋划建设多晶硅、单晶硅等产业基地。规划的光伏全产业链项目建成后,可累计发绿色电量约为8.1万亿千瓦时,为全国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8亿吨。
|